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Sorption of geosorbents including soils and sediments is a key process controlling the fate and transport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HOCs) in the environment. HOC sorption has been generally correlated to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present in the geosorbents. However, several environments can have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low enough so that clay mineral surfaces are the dominant sorbents, including low-organic carbon soils, some ground water aquifers, atmospheric water droplets (e.g. clouds, fogs, and raindrops), and engineere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g. clay barriers). Furthermore, several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clays or clay components in soils sorb HOCs higher than expected, especially those compounds containing strong polar functionalities. Because many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HOCs including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pesticides and herbicides contain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studying the interac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with mineral surface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tudied sorption of a series of nonionic pesticides (e.g. dichlobenil, carbaryl, alachlor, metolachlor, monuron, diuron, cyanazine) containing polar functional groups and a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naphthalene, as a control on a reference smectite (SWy-2) saturated with K^+ using combined batch sorption and FTIR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142.
常压微波技术萃取土壤中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汪雨  张玲金 《岩矿测试》2006,25(1):15-18
利用常压微波萃取技术提取土壤样品,经佛罗里硅土柱净化后用气相色谱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其中13种有机氯农药。试验了丙酮/正己烷混合溶液的提取条件,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功率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与索氏提取及超声波提取进行比较。在优化的萃取条件下,常压微波萃取20min重复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4.26%-105.2%,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52%-18.6%。方法的检出限为0.033—0.853ng/g。  相似文献   
143.
农药在土壤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刘广民  姜桂兰  唐杰 《世界地质》2000,19(2):199-204,208
农药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负效应,人们对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国内外的有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4.
吉林省洁净地区长白山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和多氯联苯(PCBs)总体上污染较轻,但高于一些其他地区。表层土壤的OCPs和PCBs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高度增大的趋势,初步显示了高山冷凝捕集效应的影响。长白山旅游地区表层土壤受到轻微HCHs和DDTs的污染(平均值分别为12.4 ng/g和12.3 ng/g)。长白山附近较低海拔地区表层土壤中OCPs含量要略高一些,表明农业活动逐渐增大。HCHs和DDTs都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级,但个别地点DDTs可能对鸟类和土壤生物具有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不排除在个别采样点有林丹和三氯杀螨醇被使用的可能性。长白山及附近地区表层土壤样品中∑7PCBs含量为7.3~31.9ng/g,平均17.2 ng/g。PCBs污染主要集中在海拔1450 m和1800 m处。7种PCBs异构体的含量依次为:PCB 28>PCB 52>PCB 180>PCB 138>PCB 101>PCB 153>PCB 118。  相似文献   
145.
宋淑玲  饶竹 《岩矿测试》2011,30(2):174-177
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检测地下水中百菌清、丙环唑、己唑醇、嘧菌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样品用乙酸乙酯-正己烷(体积比1∶1)液-液提取,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去水后、浓缩、并定容至1.0 mL,最后用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进行检测。方法准确度、灵敏度高。2.0 ng/L添加水平所有待测物回收率≥68.8%,相对标准偏差(RSD,n=3)≤14.6%,百菌清、己唑醇、丙环唑、高效氯氰菊酯和嘧菌酯的方法检测限分别为0.50 ng/L、2.0 ng/L、2.0 ng/L、2.0 ng/L和2.0 ng/L。  相似文献   
146.
佟玲  杨佳佳  阎妮  吴淑琪 《岩矿测试》2014,33(2):262-269
动物组织样品油脂含量大、干扰杂质多,对其中低含量有机氯农药及多氯联苯的分析会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针对动物组织样品基质复杂的特点,本文以二氯甲烷-丙酮(体积比为1:1)的溶剂体系,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对样品进行提取,在提取过程中尽量减少脂肪的共提出,然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技术去除样品中的大部分油脂,再结合弗罗里硅土为填料的固相萃取方法对样品进一步净化,能够达到充分去除油脂和小分子杂质的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17种有机氯农药及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各化合物的回收率在81.6%~113.4%之间,检出限在1.02~3.59 ng/g之间,技术指标优于部分国家标准。本方法改进了动物样品的净化效果,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结合固相萃取技术的净化方法,达到了样品快速自动提取、溶剂用量少、基质净化彻底的目的,降低了方法检出限,能够满足快速、准确检测动物组织中低含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7.
谢运球  陈羽  唐秀观 《中国岩溶》2015,34(4):325-330
通过评价漓江流域果园土壤农药残留及其风险,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创建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在重要的葡萄园、柑橘园和桃园采集表土,分析其27种有机氯、磷农药残留,运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等,结合时间代替空间的方法进行评价。漓江流域典型果园表土中,所检测的6种有机磷和21种有机氯农药中16种的残留量在报出限之下,检出率为0%和24%。检出的有机氯农药为滴滴涕总量(DDTs)、对,对 滴滴伊(p,p DDE)、对,对 滴滴涕(p,p DDT)、六六六总量(HCHs)和乙体六六六(β HCH),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50~10.67 ng/g、<0.50~8.32 ng/g、<0.70~2.35 ng/g、<0.50~0.64 ng/g和<0.50~0.64 ng/g,检出率为68.8%、68.8%、6.3%、6.3%和6.3%。就桃园、葡萄园和柑橘园而言,表土滴滴涕和六六六的检出率分别为33.3%、25%、100%和0%、0%、6.3%,并分析出柑橘园表土滴滴涕和六六六均源于历史上工业品的使用。三大果园表土达到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为清洁的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生产的柑橘、葡萄和桃有机氯、磷再残留量风险低。   相似文献   
148.
为研究重庆老龙洞地下河不同部位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用气相色谱-微池电子捕获检测器(GC-μECD)分析了样品中OCPs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样、表层沉积物中OCPs检出率均为100 %,其浓度在时间上存在季节差异,水体中OCPs、DDTs、HCHs含量丰水期小于枯水期,而在表层沉积物中则表现为OCPs、HCHs丰水期大于枯水期,DDTs丰水期小于枯水期;在空间上则表现为水体中有机氯农药总体下游大于上游,而沉积物中则与之相反。通过对比可知,岩溶洞穴环境由于缺乏光照,空气流动缓慢,生物活动不频繁,使水体中的HCHs不易降解,沉积物中的HCHs不易重新释放而浓度高于洞外。枯水期由于洞内流速较小且变幅不大,水体中的DDTs大量沉积因而其浓度低于洞口,而丰水期洞口因受大量雨水的稀释作用DDTs反而低于洞内的含量;洞内沉积物中的DDTs则因洞内环境恒定不易重新释放和枯水期水体中的大量沉积而一直高于洞外。洞穴环境、不同污水汇入对水体中DDTs和表层沉积物中DDTs、HCHs的组成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对水体中HCHs的组成结构影响不大。此外,地下河不同部位污染源的输入对有机氯污染物的组成结构也有影响。与国内外水体及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相比较,研究区水体、表层沉积物中HCHs、DDTs浓度分别处于中等和偏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9.
北京郊区农田土壤中滴滴涕和六六六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密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特别是持  相似文献   
150.
化肥、农药和地膜对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尉元明  王静  乔艳君 《中国沙漠》2005,25(6):957-963
依据甘肃省农业生态区划,对5个生态区单位面积化肥、农药和地膜施用量进行了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是:甘南区处在低施肥量区,其余4个区化肥施用量均超过了全国高施肥量区的平均值,其中河西区施用量已超过全国平均高施肥的3.22倍,粮食产出率仅4.8kg·kg-1;全省河西区农药和地膜平均施用量最大(128.9kg·hm-2、15.1万hm2)。对环境的影响是土壤有效营养元素失衡、土地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污染;农作物品质下降,各种农作物中六六六、滴滴涕的残检率为100%,但已逐年降低,有机磷农药蔬菜检出率为76%;由于地膜使用年限短,覆膜面积较小,未出现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